新疆教育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厅
国际刊号:1002-8226
国内刊号:65-1025/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54823 人次
 
    本刊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个体情绪培养策略

摘要情绪,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指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特定心理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个体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丰富的情绪体验,它既是生命质量的体现,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保证。如何帮助学生去更好地培养情绪,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积极探析的问题。

  一、 关于情绪培养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关系
  生活和生命的过程是流动的,体悟生活、感受生命的语文教学过程,便是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着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和环境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案例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学《纪念刘和珍君》一课的过程中,在两个平行班之间,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甲班是常规教学,采用讨论式,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乙班强化了情绪刺激的控制,更注重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周的时间,再次对教学的效果进行检测,发现两班得分值出现明显差异,甲班为68,而乙班为81。(数据来自课题组研究报告)
  教学案例2:《史记》教学中,对与《鸿门宴》的施教过程,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中的情绪体验模式,通过相关技术控制,对刘邦和项羽的心理进行分析与感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经过艺术升华,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此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学生的本位角度,发现个体情绪的培养,对与学生感受力的提升和思想维度的拓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吕淑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艺术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情绪的培养,用美的情怀去感悟多彩的世界。
  二、 关于情绪的解读
  其实对于情绪的研究,心理学上已经相当深入,在本篇中,我只做简略介绍。
  简单地说,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总会产生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就叫情绪,它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思维能力和行为支配力。
  情绪与人的个体需要是相互联系,具有情景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一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的产生伴随着情绪反应,而情绪的变化也受情感的控制。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喜悦、愉快等;反之则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忧愁、恐惧等。
  情绪对语文学习的影响非常显著。比如:在观察中,如果一个学生感到快乐、,那么他就会想弄明白不懂的问题,并且会为自己所获得的东西感到欢喜;如果一个学生情绪低落,他的接受系统就会遭受破坏,甚至产生抗拒感和厌恶感。
  三、 情绪形成的因素的分析
  情绪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先天的遗传因素即素质,是个体所具有的解剖的和生理的特性。研究表明,情绪可能是由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完成的,这个功能系统可能包括下丘脑、边缘叶、丘脑核团等,丘脑核团是获得情绪的核心结构,丘脑中存在一种叫丘觉的遗传结构,丘觉是用来产生情绪体验的。
  比如,心理学家发现,神经过程不平衡的人虽然在分配注意力上有一定困难,但却很容易产生情绪体验。又如,荷尔蒙中的某种成分分泌过剩,容易产生情绪的兴奋;分泌不足,则容易产生疲劳,进而影响到情绪的产生。
  对大多数正常的人来说,先天的遗传因素会起一定的作用,但最主要的影响却是来自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
  埃里克森认为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情绪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我在论文中主要关注影响教学过程中影响情绪形成的外部因素,而不讨论先天遗传因素。这不仅因为在一定条件下更具有现实意义,也因为我们的目标是研究教学模式。
  那么,语文教学过程,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情绪形成呢?我们把人际关系,生活实践和音乐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学生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师和同伴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在人群中的地位对他们的情绪发生着影响。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经历的感情体验以及由此留下的回忆将对学生未来情绪产生影响,年龄越大其影响也越大。我们把音乐作为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独立因素,是因为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调协学生心理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四、 语文教学中情绪培养的具体方法和实施
  1 建立起赏识型的人际关系
  “没有激励就没有教育。”这是美国教育界富有哲理的论断。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人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与赞赏,多给赏识与激励,人的进步将会令你大吃一惊。无数美国家教的事实证明,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成优秀的孩子;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让孩子变得不上进。也就是说,如果你相信孩子行,虽移山倒海之难,孩子也能轻松做到;如果你认为孩子不行,虽摧花折木之易,孩子也难有所成。学会赏识、鼓励、表扬孩子,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激活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师和学生,还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的,是一种赏识型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赏识。因而这种关系的建立应该是越早越好。
  对于这种关系的建立,在研究中,我们给出了几点可行的建议: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闪光点,给以真挚、客观、及时的激励,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地方,“你的字写的真漂亮”“你的回答证明你是个善良的人”“你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等等。
  创造让学生发挥才智的机会,对学生情绪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赏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赞美,而是一种行动,老师和父母应多给孩子创造发挥他们才智的机会,帮助他们发现和挖掘自身的潜力。婷同学在高一学习期间,认为自己完全缺乏写作的能力,毫无学习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考试经常不理想。后来偶尔发生的一件事,让她的潜能迸发出来了。她在语文课上最先背诵出了文章,得到大家的掌声鼓励,她很高兴,也很自信,我请她把这件事情写信告诉她的好朋友(在另一所学校就读),并征得她同意,和她一起修改信的语言表达。她的朋友在回信中很为她高兴,并称赞她文章写的很好。从此,她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高二的时候参加南京市作文竞赛中获得名次。如果我们能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这种可以建立自信心的情绪,也许会改变无数学生的命运。   2 认知和暗示在学生情绪培养中的作用
  L.Festinger的认知协调理论认为,人的脑内存储着以往的抽象的经验图式,包含了我们的观点、信念、态度等。如果一个新的情形在外部世界出现,感觉通路把新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大脑按原先的图式进行加工,理解其意义,依本人的态度和期望进行评价,并产生相应的情绪。我们为什么会为某些文学作品感动,甚至泪流满面?因为当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和我们的经验相吻合时,我们就会引起情绪上的共鸣。这告诉我们,我们评价事件、处理事件时,总是要采用适合自己认知假设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认知和暗示,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关途径,找到个体和教学内容的相容性,可以很好地强化学生的情绪体验。主要方法是假设和比较,但要避免强迫性效应。《李将军列传》教学,我们采用假设法,假如你是李广将军,身受重伤,从匈奴人的手里死里逃生,却下狱获罪,你现在要为自己辩护,怎么办?首先让学生理解他,同情他,了解他,然后再展开辩论。学生经过这番情绪体验,义愤填膺,自然会深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去。
  3 音乐对情绪培养的特殊功效
  音乐可以影响到人的情绪,它的短期效应是十分明显的。经过分类选择,我们将其分为抚慰型、激励型和培养型。在情绪培养的过程中,这些音乐起到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学生情绪的调节,更在于它运用美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起到了暗示的作用,L・霍夫曼说“音乐是拯救垂死灵魂的特效药。”
  4 人性化生活空间为学生的情绪体验提供帮助
  校园生活具有人为性和不自然性,主要表现在人员构成的两极性及其文化冲突上。由成年人主导的文化,极大地压制了未成年人的文化,使其几乎找不到生长的空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成人支配下的人格运行逻辑,结果是什么?丧失了情绪体验的机会,导致情绪的“空壳化”。
  对于学生个人群体的确立,应该是持一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型的群体其实是最能满足学生对于安全、归属的需要,在这里他们将能更多地得到尊重、认同和支持,这对于学生情绪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学习型小组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了建立“微型群体”对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必要性。例如“牛奶咖啡”小组6名成员,为了很好地完成他们的研究课题“学习过程疲劳感产生的原因”,经过调查、问卷、分析,最后上报了一份很有质量的研究报告。
  目前,在关于情绪培养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并且经过测试证明其有效性。有人将这种通过情感适应或自我调节而形成的特定机能,定义为情绪能力。我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也确实发现情绪的培养有利于形成较高的认知能力,同时发现情绪能力是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可惜的是,目前,我们的教学研究往往偏重认知能力,轻视情绪与社会能力,我觉得这一倾向扼杀了许多孩子潜在能力的提升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这一研究的深入――因为我相信,情绪能力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是我们的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新疆教育》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新疆教育》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